“人工智能”发展迅猛 市场人才需求井喷
作者:日期:2019-03-09浏览量:

“人工智能”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。从那以后,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,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。人工智能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,英文缩写为AI。它是研究、开发用于模拟、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、方法、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。

什么是“人工智能”。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,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,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,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、语言识别、图像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(空间技术能源技术人工智能)。也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(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)之一。这是因为近三十年来它获得了迅速的发展,在很多学科领域都获得了广泛应用,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,人工智能已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,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自成一个系统。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,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,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,可以设想,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,将会是人类智慧的“容器”。

人工智能设计的学科有哪些?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、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。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(如学习、推理、思考、规划等)的学科,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、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,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。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、心理学、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。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,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,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,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,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。从思维观点看,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,要考虑形象思维、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,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,数学也进入语言、思维领域,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,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、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,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,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。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,但能像人那样思考、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。

“人工智能”目前实际应用有: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,虹膜识别,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,智能搜索,定理证明,博弈,自动程序设计,智能控制,机器人学,语言和图像理解,遗传编程等。

“人工智能”应用领域涉及机器翻译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机器人学,语言和图像理解,遗传编程机器人工厂,自动程序设计,航天应用,庞大的信息处理,储存与管理,执行化合生命体无法执行的或复杂或规模庞大的任务等等。

国家决策大力推进“人工智能”研发建设

国务院加快智能制造产品研发和产业化2015年5月20日,国务院印发《中国制造2025》,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。根据规划,通过“三步走”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,其中第一步,即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。“智能制造”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。

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鼓励智能化创新2015年7月5日,国务院印发《“互联网+”行动指导意见》,其中提出,大力发展智能制造。其中第十一个重点发展领域明确提出为人工智能领域。

工信部、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聚焦智能工业型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2016年4月,工信部、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联合发布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,为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。《规划》中明确,到2020年,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,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。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。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,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。

发改委、科技部、工信部和网信办将建设人工智能资源库2016年5月23日,发改委、科技部、工信部和网信办联合印发《“互联网+”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》。《方案》表示,到2018年,中国将基本建立人工智能产业体系、创新服务体系和标准化体系,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,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。

根据该方案,未来3年将在3个大方面、9个小项推进智能产业发展。智能家居、智能可穿戴设备、智能机器人等都将成为发展的重点扶持项目。

国务院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规划:研发人工智能支持智能产业发展2016年7月28日,国务院印发《“十三五”国家科技创新规划》,《规划》指出,要大力发展泛在融合、绿色宽带、安全智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,研发新一代互联网技术,保障网络空间安全,促进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广泛渗透与深度融合。同时,研发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以及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成首要目标,在人工智能领域,《规划》有三处阐释。

其中在“科技创新2030—重大项目”中提到:智能制造和机器人。以智能、高效、协同、绿色、安全发展为总目标,构建网络协同制造平台,研发智能机器人、高端成套装备、三维(3D)打印等装备,夯实制造基础保障能力。

在“新一代信息技术”中提到:人工智能。重点发展大数据驱动的类人智能技术方法;突破以人为中心的人机物融合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,研制相关设备、工具和平台;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类人智能方向取得重要突破,实现类人视觉、类人听觉、类人语言和类人思维,支撑智能产业的发展。

在“先进制造技术”提到:智能机器人。开展下一代机器人技术、智能机器人学习与认知、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等前沿技术研究,攻克核心部件关键技术,工业机器人实现产业化,服务机器人实现产品化,特种机器人实现批量化应用。

国务院发文要求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化专利化标准化2016年9月12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的通知,其中内容有:健全智能消费品标准。开展智能家电、智能照明电器等标准体系建设,加快智能终端产品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、功能性等标准研制。开展家具、服装等传统消费品智能化升级的综合标准化工作。在可穿戴产品、智能家居、数字家庭等新兴消费品领域,引领标准制定。

国务院支持人工智能领域软硬件开发及规模化应用2016年12月19日,国务院印发《“十三五”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》,《规划》要求发展人工智能。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,促进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,打造国际领先的技术体系。

在制造、教育、环境保护、交通、商业、健康医疗、网络安全、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试点示范,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。发展多元化、个性化、定制化智能硬件和智能化系统,重点推进智能家居、智能汽车、智慧农业、智能安防、智慧健康、智能机器人、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。

2017年3月5日,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,指出加快新材料、人工智能、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。

人工智能两个主流方向:人工智能+Python、人工智能+物联网

1.png 2.png

人工智能专业适合从事的十二类工作:Web全栈工程师、python开发工程师、人工智能工程师、爬虫开发工程师、数据分析工程师、游戏开发工程师、搜索引擎工程师、系统维护工程师、测试自动化工程师、互联网信息安全、算法工程师、IOS安卓开发等。

未来的社会生活,人工智能将无处不在,超乎想象;人工智能市场爆发,人才需求呈现井喷态势,高薪已成必然。未来中国将是智能中国,掌握人工智能必占先机。

我校构建有电子科学与技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软件工程、电子商务、交通运输工程六大学科专业群,结合工业机器人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无人机、人工智能技术、信息安全、网络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,重点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、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服务,符合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“互联网+”、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等国家重要战略及陕西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。